【资料图】
着眼“筛、评、控”和“禁、减、治”
我市向新污染物“宣战”
本报讯 昨天,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无锡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我市将按照“筛、评、控”和“禁、减、治”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提升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能力,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何为新污染物?是指已经排放或可能排放到环境的,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它们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环境管理或者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目前,国际上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四大类,其环境风险隐蔽,治理难度较大。为此,《实施方案》提出六大类16项工作任务,通过全面排查、科学识别、全过程管控,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管理。
首先,以“筛”为切入点。通过全市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和新污染物环境监测,筛选出高产(用)量、高环境检出率、高危害、难降解的特征化学物质,纳入我市优先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的范围,并动态更新发布全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
做好源头管控是重中之重。我市将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严格实施淘汰或限用措施,加强产品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在过程监管中,为减少新污染物排放,将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强化对抗生素类药品和农药的使用管理。末端治理上,将积极开展化工园区等新污染物治理试点示范。“总之,遵循以源头淘汰限制为主、兼顾过程减排和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管控。”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冰说,为夯实新污染物治理基础,我市还将发挥好在锡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新污染物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据悉,到2025年,无锡要完成国家、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环境信息调查、监测及环境风险评估,落实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逐步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让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